close

  阿拉善SEE現任會長任志強。
  阿拉善SEE現任理事馮侖。
  10月6日,阿拉善SEE公益機構發起的“穿越賀蘭山”公益活動如期舉行,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以企業家為主體的環保公益徒步籌款行動。
  “穿越”伊始,對數百名企業家及志願者而言,這是一個極好的“邊健身邊公益”的趣味項目,但對數十家媒體記者而言,這更似一個車轔轔馬蕭蕭的新聞戰場,除了穿越近二十公里的路程外,還需要盯緊自己的“獵物”,否則採訪機會稍縱即逝。
  我的“獵物”是阿拉善SEE現任會長任志強,及現任理事馮侖。
  “獵物”在山上
  上午9時,巍巍賀蘭山,山風微寒。
  任志強和馮侖陸續出現在賀蘭山腳下的起點處,倆人一身軍服,很是威武。馮侖起點處沒有停留,悄無聲息地信步穿越;任志強則在啟動儀式上登上舞臺,頗有氣勢地鼓動全場,“穿越賀蘭山,踏破賀蘭山闕”。
  儀式之後,大規模“穿越”開始。四五百人的隊伍三五一組,沿山路朝賀蘭山攀越。
  大叔範兒的任志強戴著墨鏡,朝大家笑了一笑,跳上一輛越野車,絕塵而去。按事前安排,任志強的“穿越”借用了交通工具。
  我的“獵物”,在不可控的範圍內,分別移動著。欣慰的是,至少他們都在這座山上,得想辦法逮住他們。
  我邁開雙腿,獨自大步流星。
  “炮轟”任志強
  途中,三三兩兩的岩羊在山坳間啃草,看到百米外的行人經過,並不驚慌,他們將屁股對準來人,小尾巴一直搖晃。
  路上,經過一再向阿拉善SEE工作人員核實、確認,我知道任志強會在賀蘭山的點將台短暫停留,補給食物。
  走了三公里後,我放棄了徒步,攔了一輛越野車,直奔點將台。
  果不其然,任志強正在點將台旁觀望巍巍賀蘭山。我直接衝過去,“任會長,我想聽聽你的公益故事,一起聊聊吧。”
  他默許,被我拉到山路旁一屁股坐下。
  我“來者不善”,直接 “炮轟”出第一個問題:“我告訴朋友說要採訪任志強,有朋友調侃,‘採訪他乾啥,任大炮只放炮不做事’。你怎麼看?”
  任志強瞪瞪眼,略作思索,輕聲說,“這些人最好是到現場來看看我在做什麼,做不做公益。你到山裡頭來,到現場來,到我們阿拉善治沙、節水環保實驗區來,就知道我是不是只放炮不做事了。”
  “如何看待被質疑”、“做公益是否是為了名利”,我將一個個尖銳的問題拋給他,他心氣平和,一一作答。
  “柔軟”的心靈
  任志強嚴肅認真,面對山風揚起的沙土,以及來往車輛的噪音,任志強眉頭一皺,略頓上一兩秒,然後再談。採訪過程中,我發現有三個小伙子一直在旁邊盯著我們看。
  後來知道,這三個小伙子合伙“綁架”了任志強。9月底,任志強發微博,稱要參加阿拉善SEE組織的“穿越賀蘭山”公益活動,“我還有三個席位,每席1萬元起拍,所得用於在阿拉善種梭梭。”三個年輕人斥資26萬接招——他要陪三個小伙子,乘一輛車,穿越賀蘭山,聊商業及公益。
  半個小時後,面對記者的持續追問,任志強看三個小伙在旁等得焦急,眉頭一皺,“做企業家可以下命令,會自主決定很多事情,做公益呢,得平等,得內心柔軟,你要考慮別人的感受……不聊了,走,上路。”
  說完,便和三個小伙子跳上了越野車。
  尋找光頭馮侖
  採訪完任志強,我開始尋找下一個“獵物”——馮侖。至於馮侖的行蹤,有人說他放棄了徒步,有人說他在點將台,有人說他已經到達終點,也有人在不斷針對各種說法闢謠。
  我乾脆和很多企業家、志願者一道,徒步穿越起來。“說不定半路上能撞見馮侖。”
  半路上,沙土遍野的賀蘭山沒有生機,紅頭大螞蚱轟炸機般低空震動著翅膀,我興趣全無,瞪著大眼睛,去找閃亮的大腦殼兒——馮侖。和其他多數企業家、志願者不同的是,他是光頭。
  再五六公里路就是終點,仍然毫無線索。乾脆攔了一輛越野車,決定在終點處守株待兔。
  抵達阿拉善沙漠邊緣的終點後,場景讓人驚喜,任志強抬眼望天,煞有趣味地操作一臺遙控飛行器,而“閃亮腦殼”就在附近一不起眼的地方和人談笑風生。
  再次衝過去,和馮侖席地而坐,聊起公益。二十多分鐘不盡興,我又想辦法坐上馮侖返回酒店的越野車,繼續聊。
  企業家公益觀
  和嚴肅認真、對公益問題追根溯源的任志強不同,採訪馮侖,更像是一個輕鬆愉悅的茶話會。馮侖常常用一些饒有趣味的段子來給公益加點佐料。如,“做公益如大姑娘新婚,幸福又糊塗……時間久了沒有新鮮感了咋辦,換其他公益項目呀。”又比如 “質疑太正常了,姑娘長得漂亮說騷,長得不漂亮說笨……沒有質疑哪叫事兒呢?質疑得對,你解決了,那就成長了。質疑得不對,你又沒垮,你就更牛了。(笑)”
  馮侖和任志強都認為,企業家更善於做公益項目。任志強認為,企業家做公益是一種信仰,企業家有強的組織管理能力,強的募款能力,強的資源整合能力,公益項目運作也顯得規範理性;馮侖認為,企業家做公益,花錢肯定精打細算,利用企業家思維,能用有限資源做盡可能多的事……
  但兩人的公益觀並不完全相同,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也各有各的想法。比如雷鋒,任志強認為雷鋒精神需要被“打倒”,應用老子,孟子,莊子等更多的精神內涵豐富公益精神;馮侖認為雷鋒精神就是公益精神。再比如陳光標,任志強認為陳光標就是在“做廣告”,不值得提倡;而馮侖則肯定了陳光標在這個時代的價值和意義,“他喚起了社會上更多人關註公益慈善,至少他從自己錢包里拿錢了。”
  ……
  穿越賀蘭山,儘管一路囧途,但自認為這次“打獵”打得挺漂亮。我不僅完成了採訪,還如願收穫了企業家的公益觀,更重要的是一路囧途帶來的美好體驗。
  新京報記者 申志民
  (本文首發新京報新媒體,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“新京報”,或添加微信號:bjnews_xjb瞭解更多精彩內容)
  編輯:陳思  (原標題:【手記】“打獵”記:採訪任志強、馮侖的一路囧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sxjtgvevgz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